企業定制軟件服務有兩種定價模式:
一種是按工作內容定價,如該功能需求20萬元;另一種是按工作日計價。比如我派了5個人工作30個工作日,每人每天3000元,一共45萬元。
在中國,第二種模式通常稱自己為軟件外包公司,即研發人員作為原材料直接銷售給客戶。事實上,如果軟件外包公司控制得很好,它仍然能賺錢。但第一種模式,基于工作內容,很可能是死亡模式。死亡原因1:需求不明確客戶提出需求時,往往不明確。在產品制造之前,客戶不知道產品會是什么樣子。
所以它經常出現。做了東西,顧客說不是他想要的。如果客戶的期望得不到滿足,客戶就不會付款。但供應商的工作量已經花掉了。如果客戶需求的提議者和用戶不是一組人,這種情況尤其明顯。
死因:需求看似簡單,但背后的東西卻非常復雜
下圖生動地解釋了一個問題。有些企業要求供應商為他們定制一個系統。事實上,在用戶體驗、安全性、權限控制等方面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,但在以后的操作中,用戶體驗、安全性、權限等方面的問題仍然存在。。后邊的問題層出不窮,不可能一蹴而就。
軟件系統。如果從“可用”到“可用”有三個街區,那么從“可用”到“易于使用”還有30個街區。
客戶經常向供應商提出各種“易用”的要求,因此項目成本會直線上升。
第三個死因是支付方式和資金成本問題。
很多客戶定制項目,他們只預付30%~50%的貨款,項目上線后會預留10%~20%的余額。
對于定制項目,如果毛利潤在20%-30%之間,則存在兩個嚴重問題:
1。如果客戶由于之前的糾紛而未能支付最終付款,項目將蒙受損失。
2。如果客戶延誤驗收時間,供應商支付的人工成本(假設占項目總金額的80%,減去客戶預付款的30%,剩余的50%)由供應商支付。一個企業的資本成本一般是年化15%以上。因此,如果客戶的項目工期為3個月,而驗收付款延遲9個月,供應商將實際損失50%*15%=7.5%的資金成本。如此一來,項目將再次虧損
死亡原因:4。企業閑置勞動力成本的分配
定制項目消耗了供應商的開發成本。但是,如果項目完成,那么這部分人力就無法使用,閑置將增加企業成本。因此,在進行企業定制項目時,通常很難賺錢。這也是業內不爭的事實。
我熟悉的一些同事,如果定制項目的毛利低于50%,他們就不會做